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专家,尤其善于运用行为金融学来分析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他刚刚出版的新书《投资者的敌人》,从投资学、管理学、政府监管和社会心理学等诸多方面阐释了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而对中国的投资者来说,宏观经济的走势、和政策变化,被认为是影响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当前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正在将中国经济带出“被短期经济政策所扭曲”的轨道?就当前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朱宁接受了上证报的专访。

  上海证券报: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近期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决定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您觉得“沪港通”的意义如何?

  朱宁:香港和上海两地之间的金融的合作,不只是局限在股票交易上。通过“沪港通”的机制,债券市场、人民币离岸市场、甚至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都有可能因资本项下的活动而进一步发展。从推动金融中心发展的角度看,“沪港通”的机制能够把上海和香港两地的机构、上市公司、投资者凝结在一起,我觉得并不需要区分香港是金融中心还是上海是金融中心,中国可以出现一个集中化的大的金融中心。这样更能够提升中国金融系统在全球的地位。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角度看,也是利好消息。因为每个投资者可以投资的标的扩大了,每个金融机构可以服务的对象扩大了,每个上市公司可以拥有更多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这对信息的发现、价格发现及公司资质的考量,都会比以前更加的清晰、透彻。这对于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对于价值投资理念的传播,都是有好处的。

  上海证券报:“沪港通”是否有利于解决A股和H股股价倒挂的问题?

  朱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往往看到港股会有一个折价,A股有溢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家觉得是因为国内没有卖空机制。随着“沪港通”的开通,两地投资者可以利用两个市场进行相互之间的套利或交易,我个人相信,这会使得两地的差价越来越小。是不是会完全消失我不能保证,因为必须考虑到仍然有外汇管制、上市要求管制上的区别,但是我觉得随着“沪港通”的推出和进一步深入,同一个公司在香港和上海两地的差价肯定会越来越小。

  上海证券报:证监会表示将按交易发生地原则来维护投资者的权益。也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将按照上市所在地原则进行监管;对于证券公司,原则上由持牌所在地监管机构监管。您认为,对“沪港通”而言,还应做哪些方面的跨境监管预案?

  朱宁:证监会已经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两地监管的问题上,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之间的分工很清晰。从交易的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要求看,两地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一个基本的精神就是“入乡随俗”。在哪个交易所上市,就要遵照哪个交易所上市的要求。但有些比较复杂的因素,如对普通股票来讲,两地的差异并不是特别大。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同一个公司还可能发行公司债,一旦涉及到债务的问题就会涉及到对破产的要求。香港是英美法系,而我们是大陆法系,随着资本结构的不同和融资方式的不同,可能两地对破产、对债券的定价和监管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点需要监管部门有相应的调研。

  此外,对于内幕交易和股价操作的惩处,如处罚力度、执法权限、举证责任等方面,我觉得现在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旦出现了违法违纪行为,由哪个监管机构采用哪个地方的法律来进行稽查和监督,这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随着这两地的业务联系越来越紧密,将是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记者 苗燕)